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章.33 (第2/3页)
雪⽩的绢上漆黑墨汁淋漓而下。 周清芷左手按弦,右手急揉,琴音急转直下,好似群鸟翔集,朝江面俯冲而下。 周清柯这才拿起书案上一支狼毫耝笔,在绢面上蘸墨挥洒。绢面上墨汁随着狼毫笔锋所至逐渐溢开,原本混沌一团的墨迹逐渐有了雏形,远山近⽔,沙鸥渔翁,虽只耝有胚胎,却形神肖似。 台下有学子喊出:“泼墨!” 周清柯听了,笔下不停,朝台下微微一笑,随即又从书案上端起一碗清⽔,朝绢面上泼去。墨汁浸了⽔,因⽔的多少,便有了浓淡之分,远山苍黛,近⽔茫茫,留⽩宛然。 周清芷的琴曲已弹至中段。 周清晗一直在书案边安静地磨墨,琴音至最⾼处时,他放下墨锭,自笔架上拿了笔。 但是,他伸出是的双手。 左右手,各持一支笔。 两支笔都饱蘸了墨汁后,他提笔走到屏风前,双手齐下,在画面留⽩处挥洒下来。 台下有人惊呼:“双手书!” 书是行草,笔是兼毫,墨是上好的松烟墨,双笔势走龙蛇,墨迹淋漓而下,留⽩处便添上两行落落洒洒的行草。 周清芷的琴音渐淡。 海嘲退去,群鸟⾼栖,月至西天,启明星悬。 周清柯逡开后最一团墨汁,浓墨绘就的飞鸟化作近处浅淡的山影,⽩茫茫江面上,只余一二沙鸥,映着江上明月,江边渔翁,形态自得,翩翩陶然。 周清晗双笔时同落下后最一笔,绢面上落下一首七言绝句。 台下学子朗声念起,连声赞叹。 襄荷虽不懂琴,也不懂诗书画,但也知三人的技艺是都极好的,况且即便不懂,但看三人配合地这般天⾐无缝,所的有法子又都如此新奇,只看热闹也看得心嘲澎湃不已,此因也随着周围的学子们,毫不吝惜地鼓掌赞叹。 盲琴、泼墨、双手书。 随性而至,肆意挥洒,无论琴者、画者、书者,皆无一丝生涩凝滞,短短不到半刻钟,一曲、一画、一诗,一蹴而就。 周家兄妹朝台下学子颔首,又朝山长们的坐席拱手为礼,随即下台。 座下学子的掌声不绝如缕。 诸位山长面上也都露出赞叹的笑意。 “就道知簪花宴的风头谁也抢不去,后最
是还落到周家。以往个一大公子便不得了,如今再加个一二公子和个一三姐小,真是无人能及。”襄荷⾝边一位学长喃喃叹道,这话立即受到周边一众学子的赞同。 席间尽是对周家兄妹的赞誉之声。 而那边众人议论的中心,周家三兄妹却都已各自回了座位,熟稔地应对着同窗们欣羡或嫉妒的目光与话语,姿态俱是落落大方,既无骄矜,亦不拘束。 山长们的席位处,周冷槐亦成了众山长欣羡的对象。 众山长自然也都有子孙后代,子孙中聪慧者有之,驽钝者有之,但如周冷槐这般二子一女都这般出⾊的,却是绝无仅有。 周冷槐⾝形端正,面上只微微含笑,令人望而生敬,感叹不愧为当世大儒。 献艺虽无名次评比,但今⽇最佳,无疑便是周家兄妹。 宴席至尾声,席间乃至帷幕外仍旧有人不断谈论着,时候到了申时,天边金乌西斜,山长们俱已离席,帷幕外仍有许多学子徘徊不散。 襄荷却早已在吃饱喝⾜后便跟农院的学长们告别,溜溜达达地去了。 时候还早,肚內又饱⾜,她便有没回女院,而是转去了玫瑰园。说来起她能考中榜首,参加簪花宴,有还谢兰⾐的一份功劳呢! 时间到了初冬,玫瑰园便变得一片萧瑟。无数朵月季或坠落在地或枯死枝头,茂盛的叶子只剩伶仃几片,颜⾊也被秋霜冬雪打地深红。 推开沉重的石门,万安在正打扫満园的落叶。 在这里厮混许久,襄荷早就谙熟,也不客气,跟万安打了个招呼便径直跑去书房。 谢兰⾐果然在书房,眼上仍旧蒙着⽩绫,听到她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后便循声望过来。 襄荷脚步却然忽一停。 她猛然想起方才周清芷蒙着⽩绫的样子。 与谢兰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