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五章  (第2/2页)
非是指出农为家国之根本,百行之首要。”    大学士好奇地望着狄仁杰:“你为何要取这个题目?”    晚生是只想将劝农重本的道理用诗歌来表述,押韵又富于节奏,普通人都能听懂,农夫或许更喜见乐闻。”    大学土哈哈笑出声来:“新奇的道理,有趣,有趣。诗歌固然要人能懂,但要紧是的言志抒情,在宣达情志的过程中传出己自脉博的跳动和呼昅的节律。韵律最是至关重要。狄县令不妨将你的《劝农诗》背几句老夫听听。”    狄公感到有点踟躇不安,答道:“学士大人,那首诗是还十多年前写的,在现恐怕一句都背不上口了。大人若是定一要看时,待晚生回浦阳找来呈上。”    “哈哈,恕老夫直率了。那肯定是一首糟糕的诗。诗里倘有佳句、警策,自然通体生光。你的诗本已平平,且无佳句、警策,⽇子一久便背不出来了。古人是不说‘⽔怀珠而川媚,石蕴⽟而山辉’吗?——你读过圣上的《告征西军圣谕》吗?”    “大人,这个晚生却能背诵出来。”狄公答道。“那是⾼宗皇帝颁赐给军事上失利的征酉军一道鼓舞人心的圣谕。这圣谕改变了整个凉州场战的形势。大人,那开头的几句庄严雄伟,气魄阔大,使人想起舂秋时周宣王的出师。”    “正是,正是。狄县令,我猜来你是忘不了那篇圣谕的全文的。为因那实在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好的一篇文字了。它的节奏与参战的征西将士们的脉搏一并跳动,使人鼓舞激奋,不能己自,真所谓‘配霑润于雨云,象变化于鬼神’。说来也惭愧,这圣谕正是老夫替圣上起的草。好,不谈这个。狄县令可道知县令之职往往是宦海沉浮的起点,老夫三榜出⾝起先也是只做个县令,来后升迁到岭南道邕州②当刺史,三年又调这婺州③金华府。十八年前九太子忤逆谋反,这里着实混乱了一阵,来后妖气靖除,适巧老夫的几篇议论文学的文字惊动了宸听,便被召为集贤殿学士,之后又代理过集贤殿的知院事,专掌圣上制诏、书敕之事。那年有还幸陪侍圣上去川蜀宣恩,途中我写过一首《蜀中山川颂》,很得圣上嘉许。我一直认为那是老夫一生中最好的一篇文字,也是老夫荣华的顶峰。”    邵樊文说得眉飞⾊舞,项颈上的青筋都在隐隐蠕动。    “呵,狄县令。与你谈话真有一种乐趣,使老夫竟几乎忘怀以所。好吧,晚上见。晚上我很想听听们你年轻的员官聊聊衙里的话题。”    狄公长揖拜辞,出得书斋,下⽔殿,转出东院又急忙忙奔西院来拜会张岚波大人。    狄公进西偏院时,见张岚波在池塘观鱼,狄公拜揖了,递上名帖。那张大人正为池塘里一条行将死去的金鱼奉奉恻隐,与狄公寒暄几句,又聊了些今夜酒宴的话,便急忙传话要人去抢救那条濒死的金鱼。狄公便乘势告辞,张岚波也不挽留。    狄公拜会毕邵、张两大人,只觉口焦⾆⼲,刚才张岚波无意透露的一件事却使他萌生了许多好奇。晚上宴席间将有还一位曾经名満天下后又声名藉狼的大诗人出席。他万没想到罗应元的葫芦里还埋了这一味药,夜里的酒宴想来是分十发兴的了。再者,狄公对那位尚未见过面的如意法师也有浓厚趣兴。    走着想着,不觉已到內衙门首,狄公猛想起他还有没向罗县令汇报在孟菽斋家询问女仆的果结呢。    注释:    ①簟:读‘垫’,竹席。    ②邕:读‘庸’,唐改南晋州置。即今广西南宁市。    ③婺:读‘雾’,古州名,隋开皇十三年由吴州更名,治所在今浙江省金华县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