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七章 (第2/4页)
一个故事。” “她可打算与我们一起开学?” “可能另有打算,她现在那么富有,不必走平常人走的路,做普通人做的事。” “许仲智最好的地方是把她当普通人。” “那是因为jiejie个性好,丝毫没有把自己视为不平常。” “他们会结婚吗?” “言之过早。” “我恐怕要到三十过后才会论婚嫁。” “谁问你!” “嗳,真好,现在不大有人问女孩子几时结婚了。” “以前有人问吗?” “mama说从前打十七岁开始就不住有亲友关怀地殷殷垂询。” “关他们什么事?” “同缠足一样,是种不良习俗。” “此刻都蠲免了。” 终于两个人都睡着了。 如心睁开双眼。 她微微笑,从前一直没留意meimei们意见,老觉得她俩喧哗幼稚。 已经不知不觉地长大了,说话甚有高见。 真是,自苗红那一代至今,女性所承受的压力已转了方向。 以前,嫁得好是唯一目标,那人最好事业有基础兼爱护妻儿,次一等,老实人也可以,如不,则是女方的终身烙印。 三十年后,像meimei她们,首先关心她们自己的事业,能不能在社会上占一席位,可否受人尊敬,能够去到何种地步… 婚姻则随缘,可有可无,有的话一样珍惜,没有也一样高兴。 如心悄悄走到客厅,开亮灯,摊开纸笔,继续她的故事。 罢才写到什么地方? 呵,对,黎子华翌年要做父亲了,他的孩子就是黎旭芝。 苗红没想到半年后她也获得喜讯,她把女儿命名崔碧珊。 两个母亲都决定亲手带孩子,环境相似,故此十分接近,时常互相交换意见与心得。 孩子第一声笑,第一句开口说话,第一次开步,都叫母亲惊喜,孩子每一个小动作都令她们着迷,他们自成一国,有独立的语言,不足为外人道,她们已不再关心世上其他大小事宜。 她俩时常约了到公园小坐,两个孩子一起开学、学弹琴、补习算术… 饼去仿佛不再存在。 她真的统统忘记了吗? 没有人看得出来。 崔氏在事业上异常成功,名利双收,苗红日子过得很称心。 饼一阵子,她偶尔自丈夫处得知他许多生意因黎家介绍而来。 她向子华道谢。 子华诧异“不,不是我,是子中,你不知道吗?” 是黎子中。 半晌,苗红问:“他好吗?” “此君有做生意天才,无论是哪一行,一点即通,一通即精,他名下此刻有十八间商号,间间赚钱。” “他仍然独身?” “是,他说婚姻生活不适合他,他自认与人相处是他最弱一环,他手下千余人,发号施令惯了,很难与人平起平坐。” “他快乐吗?” “我看不出有什么原因会不快乐,运筹帷幄的满足感极大,他社会圈又宽阔。” “女朋友呢?” “当然也有女友,没介绍给家人认识。” 苗红微微笑“知道他无恙真是好。” “他也那么说。” “是吗?子中也问起我?” “自然,问孩子像不像你。” “很像,”苗红笑笑说“什么都平平,无突出之处。” “那不好吗,最好是那样。” 苗红不语,嘴角仍含笑意。 生育后她胖了一点,脸容不失秀丽,可是子华就看不出为何表哥会为她那样颠倒。 “也许,”他说“大家可以见个面。” 苗红摇摇头“不,让他留个好印象吧,我现在就像个带孩子的女人。” 子华不以为然“肯在家带孩子的女子最美。” “你肯那样讲,做你妻子最幸福。” 子华真是个好人。 苗红与黎子中并没有再见面,他狼迹天涯,她守在家里,二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,若无刻意安排,很难碰面。 孩子们大了,成为好朋友。 苗河谠子华夫妇说:“我自幼最想有一个固定的住所、宽大、舒适,永久地址,到了成年,仍可找到某墙角孩提时涂鸦的痕迹。” “我们那一代是较为离乱。” “可是碧珊听见同学们搬家就问我们几时也搬,她贪新鲜。” “小孩子嘛就是这样。” “人都是如此吧,没有什么想什么。” “你呢?”子华问“你也认为得不到的最好?” “不,我很珍惜现状,千金不易。” 子华夫妇交换一个眼色,十分宽慰。 是夜,苗红半夜惊醒,耳畔像听到音乐。 她自床上起来,推开窗户。 噫,奇怪,窗下不是车水马龙的大街,反而是一个泳池。 树影婆娑,人影幢幢,有人叫她的名字。 她觉得她是浓烈被爱的一个人,因此无比欢愉,她喊出来“等一等,等一等。” 池畔诸人抬起头来。 忽然之间,有强光朝她面孔照来,她举起手遮住双目。 “醒醒,醒醒。” 苗红睁开眼,半晌不作声,呵,在梦里她回到衣露申岛上去了。 那时,她很年轻很年轻,相信长得也非常非常美。 丈夫问她:“你怎么了?” “我有点不舒服。” 是那个时候,她开始生病。 有一只手搭到如心的肩膀上。 她猛然抬起头,看到大妹站在身后。 “姐,你还在写!笔事又不会窜跑逃逸,你干吗非立时三刻做出来不可,多伤神。” 如心站起来,伸个懒腰。 每次要待写完一章才知道有多累。 “写完了没有?” “这不是一部完整的小说。” “那你写来干什么?” 小妹也起来了“写完后再整理嘛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