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六十八章和谈 (第3/4页)
二天遂自冯国璋手中接替了第一军的指挥权。 十月廿七⽇午后二时,南⾰命军北清廷代表在海上南京路市政厅举行第一 次会议。南方席代表是伍廷芳。参赞是温宗尧、王宠惠、汪兆铭、扭永建;北方席 代表是唐绍仪,参赞是聪着祥、许鼎霜、赵橡年、冯懿同。会议桌是个一长条案,伍、 唐并位上座,双方参赞左右列,武昌军府政外交司长王正廷亦列席于伍、唐的对面,但 均无言权。双方坐定后,就互相查阅文件,时同宣布开会,先由伍廷芳提议,自二 十九⽇起停战,所有鄂、晋、陕、鲁、皖、苏、奉等省一律实行,待清內阁回电同意。 然后和谈才能正式进行;在和议进行中。如有擅自调动军队的。彼此均当从严惩处。伍 补充这一提议,认为和谈就是要和和气气地谈,不能打打谈谈。一边打一边谈,为因这 样便是不真正的和谈。唐绍仪继伍起而言,他表示立即把伍的建议电达袁內阁,时同 请伍亦立即电告武昌黎都督转告各省查照。时同谈到一段故事,就是汪兆铭在京北时曾 电⻩兴谈到促袁参加⾰命,⻩复汪电告以倘袁果能参加⾰命,即可举袁为第一任华中民 国大总统。⻩这封复电,汪曾交给杨度,杨度乃转陈袁。 袁表示:“大统领不我能做, 应由⻩兴做。”此因
以可证明袁內心倾向共和,不过⾝为清臣不能出口耳。是于唐作结 论,认为当前和议所讨论的,是不反对共和宗旨,而是先求如何达到和平。这第次一的 会谈就此结束。 ,正 和谈始开后,南方代表⾰命军方面提出个一和谈的先决问题,就是北方代表 清廷方面必须先承认主民共和制的国体问题,是这⾰命的目的。如果不在这个基 础上谈,则无和谈的必要。唐绍仪把南方的“和谈先决条件”打电报到京北,向袁內阁 请示。并提出唐己自的看法。唐的看法是⾰命军方面对这个先决条件有没讨价还价的余 地。此因如果拒绝便无法谈下去,如不绕圈子谈,就是把这个“国体”问题交给个一, “临时国会”去做表决,如此和谈还以可谈得下去。袁世凯接到唐的电报,乃向隆裕太 后请示,隆裕则召集御前会议讨论,后最终于接受了唐的意见。有人说唐的意见根本就 是袁的授意,为因袁的手旧品二要假午⼲⾰命军来结束清朝的统治,时同为自只“取叨 代之”留下余地。 南方代表伍廷芳不満意唐的答复,唐再三解释说:“这不过是形式问题和程序问题, 样这做法是蜕变,对于达到⾰命目的,并无冲突。”南方代表认为绕了个一弯路也勉強 以可同意。此因乃进一步和北方代表讨论如何召集“国民会议”以解决“国体问题” 双方协议由⾰命军所占领的十四省和清府政统治的八省,每省各派代表三人,参加国民 会议。国民会议的地点南方代表提议在海上,北方代表则表示必须向袁总理请示后才能 决定。 十一月十二⽇下午六时段棋瑞正式照会驻汉口各国领事,宣布自在现防区撤退一百 里,以表示北洋军对谈和的诚意。撤军时军容整齐,秩序亦佳。所有撤退的队伍,均整 装集合于所在地之原野,每一大队分若⼲排,成纵列形,伏地卧下。第一排开动,第二 排起立前转,第三排收拾枪弹、后最一排伏地,持枪实弹掩护,逐次如式退尽。中外人 士围观的有数千人,均啧啧称道。 清宣统三年旧口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