妃临九天卷二:誓做将军凄_第三十二章善恶终有报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三十二章善恶终有报 (第2/5页)

皇子提议顺着溪流方向走,我想除这个办法外,也没其它法子了。于是我们一路慢行,这回就真是老天爷帮忙啦,走了将近两天,我们终于碰上一个猎人,是他领我们出谷的,也是他帮着我们寻到马车、回到京城,我不敢进宫,只好把二皇子往府里带。祖父,我会不会给府里添麻烦?”

    “不会,你做得很好、非常好!”黎老太爷满心激动,眼底渗出泪水,育莘果真是个好孩子,不枉他一番教导,他不但没把二皇子落下,也没粗心大意着了大皇子的道儿,谁能想得到,连宫廷侍卫里都有大皇子的势力。

    见祖父落泪,黎育莘满肚子抱歉,那个时候明明察觉出情况不大对,他真不应该硬着头皮同意陪二皇子去打猎,害得祖父和长辈替自己担足了心。

    若非二皇子在昏迷时说出的梦话,他还不知道这次的遇劫事件,根本就是二皇子亲手策划,他安排自己落单,好让大皇子对他动手,螳螂捕蝉、黄雀在后,二皇子想以自身为饵,一举将大皇子给铲除,带上黎育莘,不过是多一层保障。

    却没想到,大皇子派出的不是宫中侍卫,而是江湖高手,光是一个就让黎育莘左支右绌,来一群,他哪能应付?只好顺势往谷底掉。二皇子这是一招算错满盘皆输,精于算计,到最后却败于算计,他害惨了自己,也牵连黎育莘,更让黎府上下为此伤心不己。

    在谷底那段日子,黎育莘满脑子想的全是meimei,他答应过的,不沾惹皇子之争、保住自己的性命,如果他再也回不去,meimei不知道要多伤心?

    “孙儿不孝,让祖父担心了。”他拱手一拜,就要跪下去。

    “快快起来,不要说这话,回来就好、回来就好。”老太爷拉住他的手,涕泗纵横,他老了,再有心机、再沉稳,也无法忍受子孙在自己眼前死去,过去数日,他灰心丧志,不只一次自问,搅这局,却把育莘折腾进去,值或不值?

    幸好育莘平安归来,否则心口这个伤,怎能痊愈?

    黎品正接话“是啊,你有时间说这个,倒不如快去看看清儿。”听见清儿,他心头一惊,她进京了?!那么,自己坠谷的消息定是传到乐梁城去了。

    天,听到这消息,她怎么能受得住?

    黎育莘匆匆对长辈拱手致歉,急着转身往外跑,他得快快去见meimei,没想到,甫排开人群,他便看见她了。

    她在笑,那个笑容几乎要咧到后脑勺,只不过她笑得满脸泪水,胸前湿透一片,她怎么可以…怎么可以让自己瘦成这样?没人给她弄饭吃吗?还是那个可恶的杨秀萱又趁自己不在,狠狠欺负她?

    他上前跑几步,对着她喊“清儿。”黎育清在笑,但无论怎么努力都挤不出一句话。

    她没有力气,一颗心泡了、熬了、煎了那么久,以为世界将陷入永世黑暗,谁知峰回路转,又教她柳暗花明处看见新希望。

    她好想学哥哥跑上前,好想投入哥哥胸怀,好想抡起拳头狠狠捶他几下,可是,她真的没有力气…黎育莘见她动也不动,只能站在那里傻笑,那颗心呐,酸坏疼坏狼狠撞坏掉,他不管不顾的奔往前,一把将她拥入怀里。

    满屋子人都知道不合宜,但这会儿谁会计较那些,女眷们拿起帕子撝住头脸,悄悄地啜泣起来。

    齐靳轻轻往后退开两步,满脸满眼的欢笑,软化了他脸上的坚硬线条,突然间,她软软甜甜的声音又钻进他耳里——他是你的责任,却是最甜美、你最乐于负担的责任,因为他快乐,你便快乐,因为他伤心,你便难受,你们总是同喜同悲同欢同乐。

    曾几何时,他也与她同喜同悲同欢同乐了?

    黎老太爷见过二皇子之后,用最快的速度进宫,不多久,一辆不起眼的青色马车也跟着进到宫里。

    御医同诊,二皇子摔下谷底时脊梁骨给撞断,这辈子怕是瘫定了。

    皇帝龙颜大怒,心头更怨恨被圈禁的大皇子,康党己除,康老太爷与几个儿子辞官隐退,他能够迁怒的对象只剩下皇后。在慈宁宫怒斥过皇后后,皇后的地位急转直下,如今,后宫由德贵妃、淑妃共同主持。

    皇帝感激黎育莘在危难中救回儿子,破例封他为六品武略佐骑卫,他向皇帝禀奏,自愿跟在齐靳身边,上战场杀敌,建功立业。

    皇帝闻言大喜,赐下黄金千两、金丝甲一副。

    见孙子有这等志气,黎老太爷乐得身子板直了,逢人便是满脸笑意。

    皇帝见着老太爷,忍不住叹道:“黎太傅教养子孙比朕还行呐。”老太爷恭逊道:“皇上忘记,您还有三皇子、五皇子呢,依老臣看,他们都是足堪造就的,至于下面几个皇子,年纪尚小,还看不出什么,但老臣敢断定,定有明珠深藏其中,他们可是承继了皇上的资质呵。”几句话,夸了皇子更夸奖了皇帝,这只老狐狸呀,总是能够让皇帝龙心大悦。

    这件事过后,黎府在朝堂地位更稳固了,而后宫德贵妃渐获皇帝看重,这年年底,竟然传出孕事。

    德贵妃年纪己经不小,再怀龙胎,皇帝岂有不乐的,再加上齐镛全心全意替皇帝办差,父子同心,其乐融融。

    朝中有齐镛、黎太傅,边关有珩亲王和世子爷,渐渐地,大齐呈现一派民生乐利、国富民安景象。

    皇帝虽然未立东宫太子,但他对齐镛倚重渐深,众臣官虽嘴里不讲,心中己有默契,三皇子将来定是继承大位之人。

    紧接着,黎府迎来建方十六年。

    这个年,黎育清过得分外有滋味,她没回乐梁,留在京城里,除了可以同哥哥一起过年外,齐靳来了,齐镛也来了,一堆子人,热热闹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