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是有缘_第一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章 (第10/15页)

   钟先生突然的显得老成起来,差点令我失笑。

    “你跟章德鉴是永通银行的旧同事?”我问。

    “对。我比他还晚一两年出身。在永通挨了整整十个年头,他已重出生天,我仍在苦海沉沦。”

    “钟先生,你言重了!”

    “说的都是真心话。工字不出头,再高职位,仍是人家使唤的代号。”

    换言之,再小的生意,还是可以支使人家的老板。

    我不期然地苦笑一下。

    我说:“何其不幸,我既非大机构的高级职员,又不是小生意的老板!”

    没由来的借题发挥,长嗟短叹,实在很不得体。我一下子惊觉过来,已经太迟了。

    “你今年是毕业的第二年了吧?”钟致生笑着问:“这么心急比较,对自己并不公平。”

    做人处事真是要讲历练的,我在钟致生面前,委实显得幼嫩了。

    他如此笑语盈盈,就把我酸涩的那句消弭于无形,且给我带来很大的安慰。

    钟致生点了很多碟点心,不住地催我品尝。

    我问:“怎么章先生还没有来呢?”

    “别等他!待会他出现了,再给他叫些新鲜的,不就成了?”

    点心实在美味可口,如果我心上不是还有点见外,吃的速度会更快。

    钟致生不是个言语无味的人,他很晓得找熟识的事物作话题。

    第10节

    最近,我和章德鉴研究一门冷门至极的生意,把女性专用的人造首饰,办到南非去。

    此事钟致生竟也知晓,很不经意,却又相当诚意地问我意见。

    “钟先生,我的意见作不了准,我只是小职员。”

    “德鉴非常的器重你。他跟我商议这生意计划,安排银行信贷时,提到这一年得你辅助,他才有信心大展拳脚。这门生意还是你向他献计的,是吗?”

    献计倒不敢当。是我无意之间,给了章德鉴灵感而想出来的意念是真。

    平日,我少有外出午膳。那天,去买午饭盒时,迟了二十分钟才回公司来,害那章德鉴饿弯了腰。

    我连忙的打恭作揖,郑重道歉。

    章德鉴那逃讪是心情好,跟我多说了两句话。

    “这么晚才回来,是不是大有所获?”

    “什么?”起初我有点不明所以。

    “女孩子们趁午膳时间逛公司,其实是搜劫自己荷包,看见了衣服首饰,便情不自禁地买呀买的。真是!”章德鉴一边吃着扬州炒饭,一边笑着说,腮帮不停鼓动,煞是有趣。

    我看他神情轻松,也放了胆量,回敬他几句:“你很不值我们这种所作所为?”

    “社会上全是晓得积谷防饥的人,就无法维持货品的新陈代谢,繁荣经济。”

    这真是句颇含侮辱的说话,我的此举难道叫错有错着吗?真有点生气。回心一想,可又未尝不有几分真理在。

    就在刚才,信步走进百货公司去,看他们本周的银制首饰大倾销,就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女人们个个亢奋至极,塞在那几个摊位内,挑呀拣的,有点像齐齐玩寻宝游戏,谁也不打算落在人后。

    我受那种闹哄哄的气氛感染,岂只驻足,简直情不自禁,突然一种不买白不买的冲动支使着自己,也变成了疯狂群众的一员。

    心里头又着急要快快把饭盒买回去,于是胡乱地捡起了其中一条银色的摩登艺术颈链,立即付款,算是大功告成。

    一路走回公司里去,心上不无悔意。

    这么一件饰物,其实要配适当的服装,才能戴出气氛来,我的衣服全是普通至极的上班常服,戴了这条摩登颈链只有显得突兀。要为此而添置另一款衣服,岂非一阔三大?

    真是财不入急门。心上一急了,都没有考虑清楚,就花掉几十块钱,一整个星期勒紧肚皮不吃午膳,才积回这笔数呢,不是不懊恼的。

    笔而,章德鉴所言也未尝无理。

    我只好轻轻地叹息一句:“女人自己老不争气,难怪予人口实。做女人生意真好,货靓固然吸引,就算货色平平,一旦三五成群逛公司去,总会有一个两个一时错手,买下来!”

    “你有感而发?”

    我点点头,管自拿那条颈链出来,摊在办公桌上看。

    “蛮好看的,流线型饰物!”

    “若是给非洲女人戴,连衣服都不劳费心,气氛配衬极了。”我苦笑。

    “对啊,非洲女人顶流行戴这种饰物。”

    章德鉴竟然煞有介事,一直把玩着那条颈链,继续说:“我记得年前有位非洲商人来香港,永通银行的同事跟他和他太座吃午饭,席间那位太太就问起,何处可以买到类似这种款式的首饰。”

    章德鉴眼神流露一股喜悦,凝望住我好一阵子。然后说:“你看,有没有生意可做?”

    我很话头醒尾,立即答:“你要把首饰输入南非洲去?”

    “有何不可?”

    “对生意人只要有生意可做,何处不是乐土?非寻出来不可。”

    看上去好像很儿戏,然而,我们真的就此在心上记住了,且立即探讨这种生意的可能性。

    事不宜迟,我把那颈链翻来覆去地看,找到了一个美雅的字样商标。于是立即翻阅电话簿,寻出几间美雅的公司电话号码,不厌其烦逐间摇电话去询问。

    当手指头因不停拨动那电话转盘而开始酸痛时,寻着了。

    对方说:“对,我们是那种银制首饰的厂家。”

    我兴致勃勃地求见那美雅的经理。

    美雅的厂房规模并不大,位于观塘的一幢工业大厦内。

    那美雅的经理叫唐守天,年经不大,四十岁上下,很和蔼。

    我道明来意,希望他可以帮助我拓展一条新的出入口路线。

    “阮小姐,你对非洲的市场这么肯定?”

    “唐先生,在我未答复你之前,可否请你先答复我一个问题?”

    对方诚意地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你们的货品只销本地和东南亚,是不是?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从没有远销非洲?”

    “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既如是,反正是一个你从没有接触过的市场,如果帮助我们拓展成功,你无疑是从零开始,得益甚大。就算白白帮了我们的忙,你的损失又有多少?”

    我的意思最明显不过了。对美雅而言,肯把一批银制首饰样本给我,去试探市场,是举手之劳。我若能打出一条出路,他们就是以小刀锯大树了。

    至于非洲是否一个容纳银制首饰的市场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