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二章 (第4/4页)
要死?”刘彻抬起泪眼,万般不解地问着。 刘靓闻言心里益加酸楚,彻儿还小,不懂得国家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,更不懂得平绫公主为了保护中国必须远嫁异乡蛮族的痛苦,她只能这么解释:“彻儿,姑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,那地方比宫里还要好,姑姑在那里会更快乐…” “那是什么地方啊?我可不可以去?” 刘彻仍在追问,却被身后的王美人柔声斥责: “彻儿,别胡说!你姑姑去的地方你不能去,你乖,别多问,回宫娘再跟你好好解释好吗?” 王美人毕竟还算是通情达理之人,她亲自带着刘彻来看平绫公主,在一旁也红了眼眶。 相较之下,闻讯赶来的栗姬便不同了,她本就不喜欢刘荣与这些没权没势的公主们过于亲近,更何况死了人,她更是大大的避讳,生恐刘荣沾染不洁之气,更怕坏了她作皇后的大梦,因此也顾不得四周一片哀凄之象,一见到刘荣便怒斥着:“荣儿!谁让你到这儿来的?你是太子,这种场景还是少碰为妙,免得触咱们霉头,快随娘回宫去…” 此语一出,众人心里一阵愤慨,死者为大,栗姬面上非但没半点同情之色,还一脸嫌恶,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。但她是太子生母,又极有可能是将来的皇后,纵有人心里不平,也不敢表现出来。只有刘靓,一双利刃般的眼,无惧地瞪视着她。 栗姬反射性地瑟缩了下,自从那晚之后,她变得特别胆小,草木皆兵,只因刺客至今仍未捕获,她担心刺客还会再回头来找自己,因此格外小心谨慎。现在对上刘靓谴责性的眼光,心虚地低下头,却又觉得那眼光如此熟悉,心里阵阵疑惑,忍不住用余光扫射着。 “母亲,孩儿想多看姑姑几眼,母亲,您先回去吧!” 面对刘荣的坚持,栗姬十分不悦“荣儿,你不听娘的话了?” “母亲…” 正为难之际,刘靓搭上他的肩,婉言相劝:“荣儿,你先回去吧!” 如此一来,正巧让栗姬看清楚她手腕上的伤疤,粟姬心中一惊,当下了然。不会错的,那便是昨晚被灯油烧伤的痕迹,再加上那慑人的双瞳,那晚行刺她的人便是…阳宁公主刘靓。前后想通,心里泛起阵阵战粟,脸上不由得忽青忽自,惊恐交集“你…你…”刘靓也不怕被她认出,反正事件事无凭无据,栗姬也不能拿她怎么样,因此她是一脸漠然。 “母亲,您怎么啦?”见栗姬摇摇欲堕,刘荣担心她是害怕这种死丧的场面,因此顺从地道:“既然母亲不喜欢这里,那么孩儿随您回宫便是。” 栗姬早已心胆惧裂,巴不得快快离开,拉着刘荣的手,忙不迭地道:“对、对、对…快!咱们快走…” 临走之际,仍心有余悸地频频回望刘靓。 数日之后,由窦太后主持,于后宫左侧的小室内,为平缓公主举行吊祭,皇亲们齐聚一堂。 窦太后心有愧疚,始终沉默不语,虔心为往生的平缓公主祈福。 景帝则眉头深锁,既心疼一向温柔乖巧的meimei,也烦恼着择选哪一位公主与匈奴进和亲。 这时,心存报复的栗姬乘机进言:“陛下,死者已矣,您切不可太过神伤…”她稍顿,有意地瞟了刘靓一眼,继续道:“眼前应以国家大事为重,臣妾听闻匈奴单于已初步答应和亲退兵,那么为了国家社稷,目前应及早另选鲍主和亲,以免除百姓恐惧。” 景帝一声闷哼,显得有些不耐。“这朕知道。” “陛下,恕臣妾多言,宫里成年的公主不多,平缓公主本是最佳选择,如今她已不幸丧生,依臣妾愚见,飞雨馆的阳宁公主,容貌、年龄皆适宜,实为和亲的最佳人选…”不含善意的眼光射向刘靓。 刘靓面无表情,目光森然。 不待景帝出言,窦太后先发起怒来“你给我住口!柄家大事岂容你插嘴!和亲之事,皇上自有主张,你不要在旁多加意见。” 当众受此斥责,栗姬顿感脸上无光,但太后握有实权,连皇帝都得听命于她,何况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夫人,当下别过脸去,暗生闷气。 其实窦太后乃私心作祟,她相当喜欢刘靓,怎舍得让她远嫁,当下便说道: “皇上,请另择其他公主吧!靓儿还太小了。”猛地又想起“王美人不是也有三位公主吗?” 一语转到王美人身上,王美人大为惊恐,回道:“太后明鉴,阳信公主已许平阳侯,南宫公主也已有适当人选,至于隆虑公主…”她顿了顿,惶惶不安地接道:“她比阳宁公主还小二岁…”说着望向景帝,期盼他能帮上几句。 “是吗?那么其他公主呢?” 一时间人人自危,生怕自己的女儿被点中,急忙辩护起来,各式各样的理由纷纷出笼,太小的说太小、瘦弱的说身体不好、有的甚至干脆说容貌欠佳,不宜服侍匈奴单于等等… 眼见此,刘靓混乱的心渐渐澄清起来,最后的结果仍会是她,太后再怎么偏爱自己,也得为顾全大局而不得不答应。既然如此,干脆自己请命出嫁,也好消除其他人心中的惶恐。反正她最喜爱的姑姑已死,宫中实在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了,更何况,她立誓为枉死的姑姑报仇,直刃匈奴单于,若不嫁给他,又如何有机会下手呢? 心意既决,当下往前一步,坚定地道:“父皇,儿臣愿意远嫁匈奴,请父皇即刻下旨。” 此语一出,四周哗然,全用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她,窦太后更是震惊,急忙阻止“靓儿,你不可胡言乱语,和亲之事自有其他人选…” “太后…”刘靓缓缓下跪祈求道:“靓儿感谢太后厚爱,但匈奴来犯,情势危急,靓儿身为刘氏一族,愿为刘氏王朝贡献一己心力,请太后恩准。” 一旁的栗姬见机不可失,赶紧再进一言: “太后,难得靓儿这么有担当、识大体,既然她这么心甘情愿,您就顺了她的心意吧!而且匈奴好不容易答应和亲退兵,若我们不赶紧把握时机,到时只怕匈奴王按捺不住,反悔进攻长安,那百姓们可就遭殃了。” “是的,靓儿心章已决,还请太后成全。” 眼见事已至此,窦太后不好再坚持,只好忍痛答应了她的请求。 “靓儿啊!”窦太后眼中含泪,又是感叹又是赞赏:“你真不愧是我刘家子孙,其他人若有你一半胸襟便好了。说的一干人等含愧低头不语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