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章 (第2/10页)
刚二十出头,长得楚楚动人的女大学生骗到手。杨卫字显然不是一个成功的男人,不仅不成功,甚至还可以算是潦倒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杨卫字都不应该算出色,既没有正式的工作,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一技之长,处处都表现出自己混得很狼狈的样子。 杨卫字向钟夏介绍自己的女朋友,当着陶红的面,把她吹得天花乱坠。他吹嘘着她的学校,她的专业,以及她个人突出的才华。从一开始,钟夏就没相信陶红会像杨卫字说得那么出色。陶红只是让钟夏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时代,想起了他们那一代大学生,当时如何苦读的情景。仅仅是凭直觉,钟夏就知道她不像个用功读书的女孩子。他想不明白,自己如何就轻而易举地相信了杨卫字和陶红,相信了那些稍稍动些脑子,就能戳穿的谎话。他答应让陶红在自己公司实习,公司十分火红,有几个大学生在他这实习,算不了什么事。 后来钟夏才知道陶红只是个退了学的大学生。实习只是她找工作用以遮羞的一种借口。从外表看,陶红显得天真无邪,老实听话,想象不出像她这样的女孩子,为什么会被赶出校门。坦白地说,陶红在公司里的工作还算称职,她兢兢业业,做事情非常有条理。真看不出她有什么不好的地方,由于她是临时工,公司随时随地可以不要她,而正因为时刻有炒鱿鱼的危险,陶红干什么事都很卖力。公司的账目一向有些混乱,原来的会计半路出家,心思不知道都用到哪里去了,做出纳马马虎虎,做总账一塌糊涂。陶红在公司里的职责,虽然只是为她做一些辅助工作,可是渐渐地,钟夏要想了解公司的财务,与其去问会计,还不如直截了当地问陶红。 钟夏很快就令人难以置信地重用了陶红,他的失策在于过分轻敌。对陶红的重用,使他逐渐丧失了对杨卫字应有的警惕,就在他觉得自己不可能上当的时候,终于大大地上了一当。有一天,杨卫字带来一位副省长的侄子,说是要和钟夏一起联合做生意。副省长的侄子气宇轩昂,是坐着奔驰车来的,那口气就仿佛是打算送些钱给钟夏的公司。 谈了好几笔都没有成功,于是说到了做期货。钟夏对期货有一定的了解,那时候期货刚开始,很多地方都不规范,赚不赚钱全靠信息和门路,而这些恰恰是公子哥唯一的本钱。 像钟夏这种公家办的公司,不可以涉足期货买卖,谁也想不明白钟夏为什么会突然头脑发热,也许是以往的业绩让他好大喜功,也许是期货市场惊人的回报让他动了心,他毅然决定对陶红委以重任,让她代表公司,跟着副省长的侄子一起炒期货。作为法人,钟夏的这一决策是绝对错误的,在一开始,他听到了许多赚钱的好消息,无论是副省长的侄子,还是陶红和杨卫字,都告诉他又赚了多少钱。钟夏并不是一点没有意识到风险,但是他的步子走得太大了一些,期货市场的利好消息总是让他欲罢不能。 直到钟夏被抓起来,才明白自己闯的祸有多大。杨卫字狠狠地坑了钟夏一下,为了高额的回扣,他利用钟夏对陶红的信任,通过陶红,竟然把公司所有的资金,都押到了期货上面。好在公安机关出击及时,粉碎了期货公司携款逃跑的阴谋诡计,作为公子哥的那位副省长的侄子也被绳之以法,大部分资金已被迫回,钟夏的公司仍然莫名其妙地损失了接近一百万。当钟夏被押上警车的那一刹那间,他并没有想到问题会有多严重,更没想到所有的罪名,最后会集中到他一个人的身上。他知道期货公司出了事,知道公司将蒙受重大损失,警笛声中,他想到的,不仅仅是如何为自己开脱,而且想到他身为男子汉,不能把责任推到陶红身上。 钟秋筹拍的电视剧,遇到的第一个麻烦,是编剧写出来的剧本很不理想。她没有让过路写初稿,而是把任务交给了一个叫黄文的女编剧。她之所以这么做,是意识到过路对编故事有些犹豫。她清楚像过路这样的大学教授,贸然写电视剧,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感觉。黄文是一位职业编剧,和钟秋已不是第一次合作,钟秋的上一部电视剧就是她执的笔。她所撰写的现代版的《王魁负敫桂英》,弄得有些像滑稽剧,古代人物移到了现代社会,怎么看都觉得有些别扭。钟秋知道这样的电视剧拍摄出来,观众不可能满意,必须重起炉灶。钟夏的出事,直接影响到钟秋电视剧的投拍,因为钟夏的公司,本来是电视剧重要的投资人之一。钟夏一出事,许多计划都被打乱。钟秋决定花更长的时间 经营剧本。经过认真的衡量,她决定把过路找来,推翻黄文写的初稿,由两个人合作重新再写。她将黄文和过路召集在一起,躲在一家部队的招待所里,弄了许多经典电影的录相带来看,她希望过路和黄文能写出一个像电影那么精致的电视剧本。 每看完一部电影,钟秋便像教师审学生一样,让过路和女编剧谈感想。女编剧黄文的年龄和钟秋差不多,人长得不漂亮,性格颇有相似之处。无论是在看电影,还是在聊天,她们都是一支接一支地抽着香烟,说话直来直往,像男人一样地说着粗话。女性一旦真正地思想解放,处处都能显示出一种性别的优势,当女人太像男人的时候,男人反而变得有些像女人,和她们相比,过路看上去更像一个保守的书呆子。她们无所顾忌地说着男女之间的事情,对电影中性爱场面,随时随地发表直截了当的评价。有时一起看电影的还有制片主任老王,过路觉得黄文似乎有意想让他吃惊,她总是带些卖弄地表现她的傻大胆,不止一次公开地挑逗年龄比她大得多的老王,过路在一旁越是感到尴尬,她越觉得有趣。 钟秋常常要提到过路的《古典戏剧的精神》,动不动就把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,挂在嘴上。她觉得电视剧本第一稿所以失败的原因,问题就出在没有抓住中国古典戏剧的精神。钟秋承认自己应该对这一稿的失败负完全责任,因为剧本所以会写成这样,是她让黄文这么写的。把一个古典的戏剧故事,完全改编成一个现代故事,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。仅仅是形似,注定会失败,西方人有现代版的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,日本人也把莎士比亚的《李尔王》,改编成反映武士生活的《蛛网迷宫》,通过黄文的剧本,钟秋突然意识到她必须有所突破,不能为改编而改编,否则观众会产生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,这就是与其看你们瞎扯,还不如去看原汁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