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章 (第3/4页)
实力而低调的机构。 宋惜梅在大学念经济及工商管理,毕业后投考入罗氏地产工作,跟太子爷闹恋爱,而至开花结果。 罗炳荣一直是罗氏地产的掌舵人,直至八二年初,他的健康每况愈下,公司决策与营运的责任,只好渐渐转移至儿媳身上。 一声香港主权回归中国,首先受到严重打理的是地产业。犹在病中的罗炳荣抱的态度极之悲观,他支撑着屏弱的身体,很郑重地跟罗致鸿夫妇说:“我们要早谋退路,移师加拿大或澳洲去。” 罗致鸿问:“爸爸,六七年时,你不是经历过雷同考验,那时候的大陆政治环境比如今更不可理喻,你尚且在本城下注,为甚么现今如此看淡。” “是两种不向的情势。我慢慢的向你分析,基本上,一句简单话,从前是党派之争,如今是同一身孔出气,后者众志成城,朝千秋万世基业的目的进发。这份力量不可忽视,这种意志不可转移,要扭转生机来,决不可能。” 宋惜梅一直在旁静静聆听,心里头有一点点的焦虑,只为前些日子,才讲好了一幅湾仔地皮,并改建商住,连订金都已送交卖家,这个重建计划,她是顶有信心的。甚而有信心至不谋求合作伙伴,决定由罗氏独力发展。如此说来,将如何收科呢? 看样子,罗氏父子宁可牺牲订金,不肯再冒险投资。 果然不出惜梅所料,罗致鸿对她说:“挞订吧!” 惜梅心有不甘,她闷声不响,管自筹算。 这些年来,一直跟在丈夫与家翁的屁股后头任事,不论如何的精打细算,长袖善舞,在一般人的心目中,也还是她姓宋的叨了姓罗的光。 惜梅是有一点不甘不忿的。 不是说自己小家子器的问题,而是实情有令惜梅难堪之处。 好几次分明是她的市场调查功夫一等一,在比较了年青人成家立室的数字与个人薪金升幅之后,还仗着三吋不烂之舌,得以与一间中型银行携手推行一个“幸福家庭”的供屋计划,效果宛如牡丹绿叶,相得益形,把罗氏兴建的中小型住宅以高出而位百分之八强,全部于预定时间内售罄。 惜梅实在居功至伟。 然,行内以至于行外人,往往将惜梅应得的称赞减半,认定举凡是附骥尾的,根本不交吹灰之力,也会得水到渠成。 罗家的那起姨妈姑爹亲戚尤甚,老是笑吟吟的把那句:“大嫂,你真好福气哟!”挂在嘴边,相等于完全抹煞了人为的努力。 甚至有些罗致鸿的朋友,都会把手搁在他的肩转上说:“老兄,你真是爱敬贤妻得可以,有甚么功劳都尽往她头上放。现今流行企业明星,你是力捧妻子无疑了!” 听了这些话,惜梅不是不气闷的。 无功不受禄,对得很。 然,当自己的而且确有汗马功劳时,总应该实至名归才好。 对于无非份之想的她,尤其易于感触委屈。 这一次,是大好时机,一显身手了吧! 反正罗氏上上下下人等都知道老太爷一言九鼎,甚至临危授命,不可冉在香江下注。太子爷是完全准备言听计从了。 如果就此时,异军突起,赢了就心名重江湖。 当然,凡事必有正反两面。 万一这一铺押输了,就无人会为自己挡架,必须全部承担后果。 惜梅在发挥壮志豪情的当儿,也不无少许疑惑与踌躇。 她把心事告诉挚友郭嘉怡。 当时她并没有想过,自己需要的支持相信心来自闺中好友身上而非源于襟枕伴侣,已是一个危险的讯号。 冰嘉怡生性豪迈爽快,更不觉得有何不妥。反而义不容辞,悉心尽意地为惜梅排难解交,予以鼓励。 “几时都是宁为玉碎,不作瓦全。”郭嘉怡非常肯定的说。 “这并不表示你对七九之后有信心?”惜梅问。 “我对政治全无认识,何来信心?只不过,情况只有三个,其一是日后香港跟大陆无异,样样打成一片。其二是维持原状,坏不到那儿去。其三是比现今更繁荣。有三分之二机会是对继续投资的态度有利的话,何乐而不为?” 稍停,郭嘉怡又补充:“或者、会觉得我的这个算法不妥当。三个可能性的比重不一定均等。然,还是那句老话,成王霸栖,必须赌一铺。如今你放弃了这个机会,将来也一定要另外押一铺大细,始终赢的话,何不早早飞龙在天?注定输的呢。劫数难逃,也无话好说。” 这就是等于鼓励宋惜梅放手干去。 思而想后,宋惜梅终于拿定了主意。 不单为了得看了郭嘉怡的那番说话壮胆,最主要的还是宋惜梅对于香港人品性认识的深切。 她完全无法相信,香港人那炒家赌徒,分秒必争,磨穿了蔗都不肯轻率离场的性格,会作一百八十度之转变,其时距九七还有那么十多年的光景,怎么可能就由着大好福地立时三刻变作一潭死水? 宋惜梅想,有三分钟余下来,香港人都会设法谋两个机会翻两次身,到最后一分钟才会悻悻然放弃? 于是,她坚决以和誓把那幅湾仔近海旁的地王承购下来,独力发展。 罗致鸿原本还取笑她:“太太,你似乎誓无反顾?” “对,决不言悔!” “大不了当不成独当一面的地产巨人,就乖乖的继位做我的罗夫人,是不是?” 语气是无可否认的有些少轻蔑成份,然,惜梅不以为意。 大局还未定下来,未必不是自己吐气扬眉的时刻。 日下,就由着丈夫耀武扬威一阵子好了。 果然,不出一年,转机呈现。非但市面风声鹤唳的信势减弱,且正正如宋枯梅所料,港人岂是甘于寂寞,自白由着时光流逝,而不抓紧了大时代的风险作为暴发机会的,真实几稀矣! 惜梅走的路也真的走对了。 她把地皮改建住宅,集中火力向准中资机构,拿他们作推销对象。 那年头,要港人有信心,率先投资本城的就是中资企业。这是非常顺理成章的。 如此一来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