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六章 (第4/4页)
延的性命换来的,况且娘顶多也只能拖到今晚,就试试吧! “老爷爷,我娘就交给你了,你尽管去做吧!我不会后悔的。” “那就好,你们就到外面等会儿吧!” 巧蕊深深望了母亲一眼,但愿她再度进来这间房时,由老爷爷口中得到的会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。 ** 真是个让人欢快的结局,当徐寿用火梅救治常母后,她全身非但无中毒反应,就连肺部也健全了许多。 再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,常母的病情进步神速,每日已能起身走动少许时间。春娘得之消息后,高兴的差点儿毫没水准的大叫起来,也常常拨空前来探望她。 “我说华芳,你真是令人羡慕,不仅拖了好几年的痛好了,还多了个好女婿。” 春娘含着笑意,长喟了声。 “快别这么说,巩公子人品身家都不错,还不知道会不会要我们巧蕊呢?”常母不敢相信竟会接二连三遇见那么好的事。 “你难道看不出来他很喜欢巧蕊吗?” 春娘笑她又在锁牛角尖了,什么人品身家、家世背景,全是骗人的把戏,还是真情才是真的。 “我也知道他是个难得的好孩子,为了替我找火梅,命差点丢了!只是…或许是我的心理不正常吧!”常母幽怨的说。 “不是你心理不正常,你听说过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草绳”这句话吗?其实说穿了,你就是害怕巧蕊会重蹈你的覆辙。”当初她娘就是身份地位不如人,而遭人遗弃。 “你说的没错,我也许是害怕吧!但我相信巧蕊会很幸福的,因为巩公子对她那么用心,还不嫌弃我的病,言明等我身子骨健朗些就要带我回巩府休养。” 事隔十多年,再去想这段往事已不觉那么痛心了,毕竟她拥有一个那么乖巧的女儿不是吗? “你会去吗?” 春娘突然烦恼,将来她会少了一个说话的伴。 “我不会去的,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了,虽回忆不是让人喜悦的,即便酸甜苦辣也有了感情。” “那么巧蕊呢?你不去她会去吗?”这确实是个麻烦事,巧蕊事母至孝,要她撇下母亲远赴异乡,她可能不会答应的。 “她是该出外见见世面了,有巩公子照顾着我很放心,她若不愿离开这儿,我会逼她去的。”常母语气坚决地道,因为她不愿让巧蕊再闷在像寻芳苑这种地方。 “好吧!那就得靠你的不烂之舌啰!”春娘笑说:“对了,巧蕊人呢?” “他们一块去千岁宫。” “千岁宫!上香吗?” “不是,是去看花灯。”常母笑着说。 “元宵都过了,还去看什么花灯啊!别逗了。”春娘将手绢一挥,压根不相信常母所说的话,更笑她病好了,也会寻人开心了。 “你难道忘了,在千岁宫有个少女灯,那可是蕊儿的作品呢!这阵子她忙着我的事都忘了去收回,好不容易这两天我病情有了起色,她才放心的去收回那盏少女灯。” 说起花灯,常母就露出得意的笑容,因为巧蕊从小就有手工方面的天赋,而这次献佛的花灯就是照她自个儿的模样完成的,还真是唯妙唯肖! “对呀!我怎么给忘了,那花灯还在咱们兰州夺了魁呢!”春娘也沾染了喜悦,开心的说道。 “娘,春姨,什么事那么开心呀?” 巧蕊与玉延此时正巧钻头进来,看到的就是春娘那笑得合不拢嘴的画面。 “你春姨正提起你的花灯曾在城里得名次,所以高兴的不得了。”常母拉过巧蕊,温柔的说。 “的确,那盏少女灯做的太完美了,第一当之无愧。”玉延才在一旁夸奖道。难怪他当初一进城会在千岁宫内留下最深的印象。 “巩公子,您客气了。”常母笑答。 “伯母,别再喊我巩公子了,这多生疏,直接叫我玉延吧!” “对啊!就叫他玉延好了。”巧蕊也在一旁起哄。 “你这丫头。”常母瞟了她一眼“对了,你什么时候跟巩…玉延回太原?” “娘,听你这口气,你是不去啰?”巧蕊皱眉道。 “娘是不想去,要陪你春姨。” “娘不去,我也不去!”她使着性子。 “不行,娘现在病情已慢慢稳定了,你也该出去外面看看,跟着玉延我很放心。” 常母坚持道。 “你瞧,伯母都这么说了,你还不放心呀!”玉延在旁敲着边鼓。 “我怎么知道你会不会偷偷把我给卖了。”她望了玉延一眼,嘴角勾勒出一道顽皮的笑意。 “我不会卖你的,因为我已经是你的买主了。”他凑上脸,露出一脸牲生无害的表情,成功的营造出一种暧昧的气氛。 “你凭什么买我?”巧蕊娇嗔道。 “你难道忘了那一锭金元宝?如上这几天的利息,现在那价值可不少啰!”他灿烂的笑意让巧蕊气愤难平,似乎将雪山的一切忘的一干二净。 “你怎么可以这么霸道?”她用力跺脚不依道。 “我已是你夫当然可以了。” “我们又没成亲!”她反驳。 “你我心知肚明。”他当然是指那“有实无名”的夫妻关系。 “你…”巧蕊戛然住口,神色不定的看着他;他这话是什么意思,难道…“好了,好了,我说华芳,你瞧他俩多搭呀!一说上话就忘了我们两个老的了。” 春娘噙着笑,调侃道。 “巧蕊,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听娘的,跟玉延去吧!否则娘可是要赌气不吃葯了。” 常母也替玉延说话,坦白说她早以“丈母娘”的眼光在看他了。 “娘,你怎么…” “别说了,今晚咱们就回寻芳苑,你把东西收拾收拾,明儿一早就和玉延去太原吧!我要休息了。” 语毕,常母聪明的转身过去闭上了眼,对巧蕊满腹的埋怨充耳不闻,这可乐坏了一旁的巩玉延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